新技术背景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职业生涯(2)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教师需求来看,教学体现教师劳动价值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给教师带来安全感。同样的,长期的教学工作可以增强教师授课技巧、提高演讲水平等,为

从教师需求来看,教学体现教师劳动价值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给教师带来安全感。同样的,长期的教学工作可以增强教师授课技巧、提高演讲水平等,为教师的社会服务工作打好基础。

高校教师应积极参加学科建设,指导学生参加相关学科竞赛。比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中国大学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社会保障专业业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集体谈判大赛”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大赛”等。

2.2 科学研究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

科研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之一,没有科学研究工作,就不了解科学研究工作是高校教师区别其他教育教师的主要标志之一,没有科研的教师,是无法成为优秀的高校教师。科研是学习世界上最新、最先进的思维知识后的创新,有了科研做底蕴,高校教师才可以正确理解专业基础知识,教学过程才可以站位更高、视角更广,才可以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科研才可以更好的教授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培养辨别力,发散自由思想、培养独立人格。

从教师需求来看,科研是实现提升学术水平的主要渠道,是高校教师职业提升的主要方式,不论是职称晋升,还是获得同行认可。科研活动也是高校教师获得社会知名度的方式之一,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社会服务提供核心支撑。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应该多参加学科研讨会、国际学术交流会,专业教师应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几个科研兴趣点,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鼓励高校教师申请横向、竖向课题,高校设立本校的科研基金。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应该鼓励高校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在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等。一些高校担心自己将教师培养的“太优秀”后离职,自己得不偿失,这种狭隘的思想是非常短视、有害的。教师流动与社会中其他岗位流动一样,是无法避免的,高校应该做的是提供更好的环境、平台,吸引更多更好的教师,实现良性循环。正如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几次大的出国留学热,社会中一些人担心优秀的学生留在国外不回国造成损失。但实际的情况是,长期积极推动留学学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研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校应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只有“蛋糕做大”了,高校的水平才会从根本上提高。

2.3 社会服务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

虽然社会上对允许高校教师兼职、创业有着不同的意见,甚至出现过韶关学院英东动物疫病研究所所长楼高明被控贪污,最终撤诉的案件。但是高校教师服务社会,是一项重要的义务与权利。为此,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具体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1月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厅字〔2016〕35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17年3月出台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人社部规〔2017〕4号);教育部办公厅于2017年8月印发《关于高校进一步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教技厅函〔2017〕91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18年12月印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市属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京教人〔2018〕32号)。

从教师需求来开,社会服务提供了另一条职业发展通道。一方面可以缓解教师生活中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带给教师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增强职业荣誉感。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方向的职业生涯路径具体包括:①通识类培训。例如经济师、考研、英语等;②专业知识培训。例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协调员、社会工作者考试等;③专业咨询。例如人力资源类、劳动关系类等;④工作兼职类。兼职律师、公司董事、公司高管等。当然,所有兼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下进行。

社会服务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收入情况,尤其是青年教师迫于生活压力,一般更愿意进行社会服务。在鼓励、支持教师进行社会服务的同时,还是要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将社会服务取得的经验引用在课堂教学与科科学研究方向,并积极扩大所在学校的知名度。

3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带来的冲击

信息科技技术名词越来越多的走进日常用语,甚至成为社会讨论热点,见表1。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发生深刻变化,从电商购物、外卖点餐,到日常支付、打车出行,均由技术带来了颠覆式的变化。区块链技术、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VR/AR、5G等技术正在深刻的改变着社会结构及其运转模式。其中,教育行业也面临深刻变革,新开设了很多专业,同时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一些专业的招生。此时高校专任教师的职业生涯可能面临需多样性的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网址: http://www.zgxjsxcp.cn/qikandaodu/2021/0512/700.html



上一篇:用新技术加速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
下一篇:残疾人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投稿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编辑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版面费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论文发表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