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背景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职业生涯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发展、学校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学者已达成共识(马媛,2010;王莉,2014)。有些学者主要研究了高校教师职业生涯

1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综述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教师发展、学校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学者已达成共识(马媛,2010;王莉,2014)。有些学者主要研究了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时期的划分问题,并进一步研究了各时期教师身心特点、所面临的问题(马媛,2010;宋瑛璐,2015;任中普等,2006)。有学者进一步认为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更为重要,认为最初始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有效果(王功明等,2009;吕罗伊莎,2009)。同时,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高校职业生涯中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应加强职业生涯的中期管理,高校组织也许高度重视和关注教师发展中的“高原期”问题(张文,2010)。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方面,学者建议高校机构重视支持、设置鼓励性考核政策,高校教师自我重视,共同发展多职业发展通道来拓宽职业发展路径(马媛,2010;宋瑛璐,2015;庞海芍等,2009;柯文进等,2009;林曦云,2015)。

许多国内研究者提倡在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研究时还应同时考虑教师的人生经历,以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帮助教师合理的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罗斌,2018)。有一些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职业压力、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期等职场人通常会遇到的职业生涯难题,有助于全面的揭示教师的职业生涯现状(吴继红,2018)。还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几个因素,主要从教师个体角度、学校组织角度和教师学校双方三个角度进行展开(申继亮,赵琳,2015;席微娜,2019)。

此外,有学者也研究了国外高校教师发展机制,以借鉴其先进经验。刘丹凤,李晓波(2015)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建立了完善的教师发展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平台”为特征的教师发展引导和支持机制、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教师发展压力机制、以高校教学奖项与奖学金制度为代表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并建议我国可以学习借鉴,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加强教师的规划管理、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措施、构建高效特色教师发展支持平台。张胤,武丽民(2016)介绍了美国高校教师在前职业生涯培训阶段、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各阶段职业发展的体系,认为我国有必要学习借鉴构建终身化、系统化的高校教师发展体系。

综上,在理论上,国内外学者们从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时期划分及各自特点、建设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在实践上,国内外重视并支持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高校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但是,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的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并未具体展开某个专业高校教师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研究。而且,当前的研究并未考虑到新技术将对高等教育内容、形式、方式等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本文尝试研究新技术背景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

2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围绕着教师职责而产生的。高校教师在完成职责的同时,获得回报,实现自我价值。高校教师的职责已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8修正)》第三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第五十二条: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所以,我们能够清楚的知道高校教师的工作方向具体包括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向,且这三个方向要求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而且高校职责要求与教师的自我需求是相一致。那么,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也由这三个方向出发。

2.1 教学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是教师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负责“传道授业”解惑。高校教师直接面对学生进行课堂授课,可以实现高校教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桃李满天下”的职业荣誉。扎实的教学工作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认真的备课、讲课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将现有的理论、案例理解的更为透彻,进而可以增加自己科研工作中、社会服务工作中的最新、最真切的研究和案例,实现良性循环。同时,教师往往讲授不同的课程,甚至是跨度较大的课程,这都有利于教师理解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体系,进而在科研的工作中运用学科分支及交叉学科的知识,催生新的学术生长点。

文章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网址: http://www.zgxjsxcp.cn/qikandaodu/2021/0512/700.html



上一篇:用新技术加速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
下一篇:残疾人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投稿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编辑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版面费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论文发表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