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产品认定政策优化路径研究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言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也是发展的关键[1]。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技术和产品创新,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引言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也是发展的关键[1]。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技术和产品创新,出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一系列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落实税收优惠、保险、价格补贴和消费者补贴等,促进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化规模化应用。科技创新政策是政府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最为重要的杠杆工具[2],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立足本地产业发展战略,积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如何优化上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应用的相关政策,使其更有针对性和吸引力,更好发挥在“双创”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A示范区的新技术新产品认定政策为例,基于该区的认定结果数据,深入分析了企业基础实力、企业特定资质属性与认定结果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新技术新产品认定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优化路径。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分析的数据来自于A示范区的新技术新产品认定结果。A示范区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创新示范区,聚集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是认定是该区致力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一项政策,该政策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截至目前通过认定的新技术新产品数量已达2800余项。本文对A示范区2009-2012年期间详细的认定结果数据进行分析。

(二)分析指标

1、企业基础实力指标: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均需要较大的经费和人员支持,这种支持能力与企业自身经济和研发实力密切相关。本文对企业基础实力的考察覆盖企业规模、注册资金、年均销售收入、研发经费(人员)投入等因素,研究分析这些因素与新技术新产品认定之间的关系。

2、企业特定属性:企业获得的特定资质或科学计划能够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提供支撑。本文重点考察企业是否具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是否获得863计划、973计划、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撑/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研究上述特定属性与新技术新产品认定之间的关系。

本文研究涉及的数据项详见表1。

表1:新技术新产品认定分析指标相关数据项数据类别 数据项基本信息单位名称认定取得的新技术新产品名称新技术新产品成熟度新技术新产品能否替代进口企业基础实力注册资本(万元)年度销售收入(万元)职工总数(人)从事研究开发人员数(人)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万元)企业特定属性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间(年月日)是否获得863计划是否获得973计划是否获得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是否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否获得火炬计划是否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是否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是否获得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是否获得支撑/攻关计划是否获得其他科技计划

二、基于A示范区的新技术新产品认定结果分析

(一)总体情况

从新技术新产品的分布情况来看,仅24%的企业认定的新技术新产品数大于或等于3项,但这些企业通过认定的新技术新产品数却占认定总数的55%,近60%的企业认定的新技术或新产品数为1项,占认定总数的29%,如图1所示。

图1:新技术新产品分布情况

拟合结果显示,新技术新产品的频数分布服从幂律分布,具有明显的非均匀分布特性[3],幂指数值为2.109,拟合优度的决定系数(R2)的值为0.9,标明拟合曲线对数据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如图2所示。

图2:新技术新产品数拟合函数

从新技术新产品的成熟度和替代进口产品的情况来看,通过认定的新技术新产品总体成熟度较高,其中79%处于批量(规模)生产阶段,18%处于小批量生产,如图3所示。

图3:通过认定的新技术新产品的成熟度分布情况

从新技术新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情况来看,新技术新产品的成熟度与其替代进口产品的比例总体呈反向变动,即产品越成熟,其替代进口产品的比例越小。具体而言,产品样机(样品)能替代进口的百分比比小批量生产的高出12.5%,比批量(规模)生产的高出15.4%,如图4所示。

文章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网址: http://www.zgxjsxcp.cn/qikandaodu/2020/1103/341.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北京长峰金鼎真空上料机再获殊荣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投稿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编辑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版面费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论文发表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